当前位置:爱书楼>历史军事>珠柔> 珠柔 第156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珠柔 第156章

而裴雍已然又道:“臣见陛下甚有忧色,又听城中四下传言,只说宫中正探访名医——却不晓得什么事情?”
赵弘愣了愣,犹豫一下,也觉无甚好瞒的,便把赵明枝病倒之事说了。
他本来不过几句带过,才要重回正事,却不想对面人闻言之后,竟是眉头紧皱,已然追问道:“陛下可有先前脉案?”
第244章 丸方
听他如此发问,赵弘不由得抬头去看。
裴雍道:“臣经年行兵,常有伤病,陆续得人赠了不少药方,遇事时候翻找出来,虽未必十分对症,往往总能得有奇效。”
“当日公主亲至于西北调兵,与臣一路而行,再回京城,中间殚精竭虑,又奔波流离,其时既有外伤,又有内隐之疾,回京后尚未来得及休养,却又遇围城之事,难免内外交困,积累而发……”
他其实就事论事,将自家推断一一说来,也无多余话语,但其中关切意味,并忧心态度,叫赵弘也不免动容,心想:阿姐虽说真心未必能换真心,这话固然有理,却也十分看人,朝中再多凉薄的,难道全无义士良臣?她当日去京兆府请调西军,未必能想到一举成功,更不能料想这裴雍如此厚义,还能这样关心。
又想:前日那许多营中将士,出城迎接的百姓,另有外州臣子,便是京中文武大臣,想来也有不少好的,只是不能得机会到我面前,也未必没有忠心,况且就算不是忠心于我,只要不生外心,便同阿姐所说,文武卖力,臣子对得起俸禄,商贾对得起买家,雇主对得起做工的,人人踏踏实实,他们到底怎么想,又多少私心,又有什么关系呢?
所谓论迹不论心,想来便是这样意思了。
一旦想通这一点,赵弘只觉心中畅快许多,尤其得知有那所谓“药方”,又见这一位裴节度把自家长姐病情来历说得如此清楚,不用把脉,不用看望闻问切,便与那些个医官所做推测相差仿佛,难免生出希冀来,颇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,连忙把右手那医案同药方一并叫黄门送了过去。
裴雍得了脉案,低头仔细翻看良久,复才抬头道:“臣非杏林出身,比不得宫中众位医官,只是单看此处诸位所判公主脉象,乃是外邪入侵,脾虚肺热,但开方时候又诸多顾虑,人人不敢下重药,全以平和中正为主,虽然稳妥,到底难撼急病。”
他也不做犹豫,当即又道:“如此高热,又遇酷暑难耐,一味苦熬总不是个事,时日久了不知会如何枯耗精血。”
说到此处,他稍一沉吟,便道:“医者自有所虑,药方也有多方衡量,不能轻易改动,但臣手头有一丸方,也不用内服,化于水中,请亲信之人为殿下按时辰擦洗额脸、手脚三次,再以药湿布巾裹于四肢、额头、双颊处,时时勤换,如是重复,即便不能即刻奏效,想来也不至于有所损害。”
“臣请誊抄公主脉案,回营之后,再将脉案与那丸方细对,要是的确能用,便送回宫中,另请医官验看,不知陛下以为妥否?”
不是内服,乃是外用之药,还要自家先做核验,又请医官再验,如此谨慎小心,又如此上心,赵弘哪里说得出个不字,此时也无心多想,更因他年少,压根没有那能做多想的心,半晌,其实内心早已千肯万肯了,才要点头,又觉似乎不太妥当,还晓得往回找补道:“今日本是要同裴卿商量封赏之事,却不想……”
裴雍道:“病情关天,殿下早一日痊愈,便少受一日病痛,至于封赏——又岂在一时?以陛下行事,今日身外浮云虚名,得之虽好,又岂如简在帝心?”
赵弘听得人都有些发怔。
他登基之后,几乎没有哪一天不为两府“帝师”教授,御史台更是以谏言天子为己任,莫说不能成为皇帝喉舌,哪一天上的折子里能少规劝天子几句,赵弘都要谢天谢地,身旁虽有黄门宫人,也常有溜须拍马之言,可或是哄小孩口吻,或又过于刻意,今时今日,当真头一回遇到这样直白话语,最要紧说话的人身份又那样特殊。
一瞬间,赵弘脑子里忍不住闪过了许多从前皇帝近谗臣,远诤言的故事,只觉心跳得发慌:实在怨不得他们,如若个个谗臣如此身份,这样说话——其实这般话语,全然赤裸裸对天子认可肯定——试问哪个皇帝又能做抵抗?
今次赵弘见到两府对裴雍抵触之举,反对之声甚众,早已做好了退让准备,只是不知如何平衡而已。
总不能委屈了回朝功臣,却也不能为了一人,让政事堂、枢密院俱不能下台,不然将来事情,谁人来做?
即便要秋后算账,饭也得一口一口吃,事情也得一样一样做。
两相权衡,毕竟他全无根基,不管再如何努力,也不可能撼得动那些老臣执意,他所有努力,只在能否少委屈功臣一点罢了。
毕竟厚功薄赏,无论说与谁人听,想来都不能接受,便是放得出去任百姓评价,多半也要骂天子寡恩。
张异等人叫他多做安抚,只会说得嘴响,可他又能拿什么来安抚?
小时候他同爹娘闹脾气,还能得一二泥人做安慰,那裴雍又不是傻的,今次做法,犹如拿个随手搓的泥人同他换宝剑,又不是小孩子,谁人肯做理会?
赵弘本以为千难万难事情,谁又曾想,根本无需费力,裴雍便如此体谅,已然把自家难处领会得清清楚楚。
——他从来不是小气人,也能有天子气量,纵使今日因故不能厚待,其实早记在心中,只等将来罢了!
可这样空口许诺,如何能说得出口?
但今日不用他自家开口,便能叫人所知,其中相惜之情,又如何不令赵弘感触?
若按张异等人所说,裴雍是为虎狼,用他便是引狼入室,可相处下来,赵弘早在心中写出大大疑问——世上岂有这样好的虎狼?若个个都能这样,只求爹娘在地下保佑他身边多一些这样虎狼!
还不得赵弘说话,下头裴雍已是转头去看一旁黄门,问道:“可有纸笔?”
这一发问,早把赵弘思绪拉回,忙道:“裴卿手中所持便是誊本,尽可带回!”
裴雍闻言也不推辞,当即施行一礼,道:“病来如山倒,事急从权,臣便不做多留了……”
他就此告辞,根本不用赵弘厚颜开口,拿了那脉案,早匆匆出殿而去。
今日行事,裴雍也全无遮掩意思,同天子说话更不藏头露尾,其实不管谁人来问,只要问了,他都不吝于坦率直言,只是无人会往那一处想罢了。
他出了几重宫门,眼看不远处便是宣德门,于是大步疾行,正要寻先前在门外等候马匹,不想彼处站着数人,当前那个似是闻声回头,两相照面,居然是吕贤章。
见得裴雍,吕贤章也是一幅惊讶表情,先同身旁人不知说了什么,复才转回身来,见礼道:“原是裴节度,多日未曾得见,本还要去营中相请。”
而他身旁人同样转身,竟是枢密副使张异。
裴雍上前回礼,只寒暄几句,正要告辞,不想那张异开口便道:“方才正同吕参政说起回城兵士扎营、后勤之事,另又有调兵安排,本就要去西营多问几句,才要派人送信,不想竟能得遇节度大驾,却是十分凑巧,正好当下来问——不晓得我二人何时便宜过去?”
他语气轻松,还开了个玩笑,很是和气样子。
裴雍回道:“本都是天子之师,二位也是天子之臣,分内之事,自不必挑什么时日。”
张异哈哈一笑,道:“节度既然如此说,本官可真个此刻前往了?”
说着又看向一旁吕贤章,问道:“参政意下如何?”
吕贤章犹豫一下,却是摇头道:“下官衙中尚还有事,只好改日再上门叨扰节度。”
说着,行过一礼,匆匆走了。
见吕贤章如此知机,张异暗自点头,对裴雍笑道:“京都府衙总揽之事甚杂,一向是少有空闲的。”
说着指了指前方,示意二人一同朝外,但才走几步,忽的想起来什么似的,一摇脑袋,道:“瞧我,竟是忘了今日院中还要商议兵士调派之事,眼下时辰不早,恐怕回城已是不及,不知可好改日?”
以张异身份,要是去了西营,少不得要裴雍亲自作陪,而后者正急着去寻翻丸方送回大内,实在无心应付,眼下见他主动改期,自然更好,当即点头道:“无妨,枢密自作安排便是。”
“说到兵士调派,另有节度将来差遣——院中各有说法,总讨论不出个结果来,难得今日偶遇,虽不能远去西营,却不晓得节度有无空暇,坐下来闲谈几句?”
张异口中说着,转头去看宣德门方向,好似正要寻间铺子似的。
要是公事,裴雍自然不好推脱,然而如若是说“闲谈”,虽然其中之意实在明显,他却不愿意来做敷衍了,只拱手笑道:“实不相瞒,我身上还有私人琐事,今日着实不便,枢密要是得空,你我改日再聚便是。”
张异脸上本还带着笑,不想听得裴雍这样一番话,那笑容险些僵在脸上。
京兆府跋扈,此事是满朝人尽皆知的,枢密院掌兵权,从来调西军不动,自是比旁人更为清楚。
只是今次赵明枝北去调兵竟然成功,而这裴雍领兵北上之后,好像并无多少叛逆之举,虽然蔡州时候借着天子出头,同枢密院斗了一回,但按张异来看,此人同北狄百战得胜,回京之后封赏迟迟不定,差遣更是没有消息,怎可能会不急?
今日自己抛出好意,无论对方怎么打算,也当要一口答应,不然如何能探口风?
况且两边若不把条件摆得出来,怎好讨价还价?不管是要兵权,还是要名利,只有说了出口,才好商榷,总不至于就这么干耗着吧?
哪有这时候一口推拒的?
况且这理由找得也过于离谱,你一人单身在此,日夜居于西营之中,又会有什么“私事”重要?
难道要自己开口直说?
张异心中不悦,只觉被驳了面子,然而到底正事要紧,犹豫一下,才要开口,谁知对面人行过一礼,全不停留,居然就这般大步走了。
而其人身后本来跟着几人,原是宫中黄门,按理出了宫门便当回返,不知为何,竟是仍旧紧跟,等到宫门外有人牵过马来,复又跟着上马,一同朝城外方向走了。
张异愕然立于当地,只觉莫名,以他城府,尚且忍不住胡做推测起来——这是个什么意思?是向自己表态,借由自己嘴巴给枢密院上下示威?还是故作姿态,做淡泊名利模样,将来等封赏一出,最好十分难看,正好借此在外闹事?真个揭竿了,还能把锅甩得出去?
离奇的是,自己午间才从崇政殿出来,也是自家怂恿迫使,天子才急忙诏见裴雍,可眼下才什么时辰?
按着旧例,面见这样大功回京重臣,天子面见至少要半日起,稍少一点都是万分怠慢,要为外人说道的,可今日满打满算,这裴雍进宫都不到半个时辰,进进出出都去了大半功夫,难道只在那赵弘面前打个转就出来了?
这样短暂时间,又能说点什么?
是说错了话,得罪了小皇帝?
还是真因那公主病情,天子失了分寸,乱了行事,只草草见了一面就把人打发了?
此举未免过分了罢?不像那赵弘素来性格啊!
且不管张异心中如何疑惑,裴雍当先打马,几乎是飞奔回了西营,果然翻找一回,寻出丸药一箱,丸方几副,又特用纸笔书写详细用法,拿软布在箱中垫了又包,才出得门去。
他寻了跟来那几名黄门为首一个,仔仔细细交代一遍,只是才要把那箱子送出,仍不放心,迟疑一下,道:“我送你们一道回宫吧。”
为首那人原是王署,本来十分小心,唯恐自己说错行差,引得这一位传说中节度不快,此刻哪里敢推拒,只好一面茫然,一面老实跟在后头,一行人快马加鞭回得大内。
偏那裴雍骑术本就上佳,今次有意之下,那马更是速度奇快,叫后头黄门跟得屁股都要颠飞起来,至于宣德门口,他取了鞍旁木箱,才肯递给王署,又把先前话交代一回,复才离开。
第245章 答谢
却说裴雍离开之后,并不出城,而是打发人回去西营取了一应用品与次日大朝会官袍过来,于御街上就近寻了间客栈住下。
他原本向赵弘言明,如若医官核验那丸方后有了什么说法,或不能得用,或药性冲突,尽可遣人同他交代,当可另做调整,此时苦等半夜,又使从人在宣德门外守候,全无音讯,虽然晓得宫门早落,无十万火急之事,不会轻易开启,仍是半晌难以安睡。
他辗转许久,自知情绪所至,难以自已,便不再自缚,索性爬将起来,推门而出,因无武器在手,便趁夜在所住客栈院落中打了一套长拳。
御街之上的客栈,自是比不得北地宅院占地宽阔,亦不如营中校场自如,倒是多有草木繁荫,花果缤纷,还有假山小桥流水,便是道路也窄小。
裴雍本就要纵性抒发,特地寻了个稍开阔地方,等拳法走完,天空仍是一片漆黑,只有星子寥寥,而他心中事情仍在,又原地站立,远看大内方向,不禁微微一叹,复又回得房中。
再躺下时候,他便不再自作拘束,把最近事情慢慢一捋,只觉分明今日情况远比从前轻松,虽也有内忧外患,狄人问题毕竟解决,然而先前还能夜守禁宫,日耕田亩,两两相处,事、情并通,眼下反而碍于身份与外人,连音讯都难以收悉。
他从来遇事便要解决,今次更是一日都不想再做拖延,等把两府关系理清,又计算当今形势,心中已然有了计较,只等宫中人病体痊愈,得她答允,就来施行。
一时主意落定,虽仍不好睡,到底小憩片刻,等到了时辰,换上官服入宫大朝会不提。
后廷之中,与裴雍分开之后,王署便双手捧着木箱,也顾不得旁的,一路碎步小跑。
那木箱子里头全是瓶瓶罐罐,虽有许多布帛铺垫,到底还是要十分小心,再兼厚木实锁,其实分量一点不轻,快跑起来,极为辛苦。
然而不管一旁跟着的小黄门如何殷勤主动,个个抢着想要接过手去分担一番,王署仍旧一副笑吟吟模样,十分好脾气地拒绝其余人“孝敬”。
至于垂拱殿偏殿内,赵弘面前摆着几样饭菜,只是几乎一动未动,一手执箸,听得王署回来,倏地起身,连筷子都忘了放下。
王署捧那箱子,匆忙到得赵弘面前,一面跪倒,一面将双手高举,急急便道:“陛下,臣已将那丸药取来了!”
赵弘着急,伸手开那箱子,打不开来,才发觉其上有锁。
王署单手托箱,另一手从胸口处掏出一个小包来,才要递得出去,那手忽然一顿,原来大夏天的,一往一返几乎半日功夫,人烈日下暴晒,此时他早已全身是汗,把小包捂在心窝,此刻浸得湿透不提,还全是汗臭味。
他忙口中称罪,却不忘单手从小包中取了钥匙出来,方才送出,满头热汗终于汇集成数条汗流,不住从头上滑落,其中一条正正从眉尾滑进眼角,刺得他立时眼睛乱眨,欲要拿手去擦,一则不合礼数,二则没有空闲,一时之间,看着实在狼狈。
只即便这般,他还不忘禀道:“臣守着那裴节度取了丸方并药丸,一刻不停,便回宫中,这箱子从未过第二人之手——陛下,不知公主病情如何了?可要现在召医官进来?”
赵弘同他离得这样近,如何看不清对面人形容。
王署本就是藩地旧人,跟着赵弘南来北往,不过三十余岁,而今那头冠松动地方,已是露出一点斑白头发来。
赵弘念旧,眼下接过那钥匙,竟是不着急开木箱,丢开手中笔,又抓了一旁汗巾,亲手搭在王署肩膀上,才道:“擦擦汗罢。”

<< 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 >>

爱 书 楼